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简介

  • 时间:2024-05-31 08:31:12
  • 来源: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所依托的水工结构工程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1981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批部级重点学科,1998年转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07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所依托的水利工程一级学科1995年获准设立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紧跟国家新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聚焦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发展战略需求,构建形成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具有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在水利水电、土木、交通、能源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长期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招生。每年招生规模为6个班,其中卓越工程师班2个。

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锐意进取的优秀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0余人,其中专职实验技术人员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9人。教师队伍中正高级职称31人,副高级职称2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8人),中级职称10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38人,占教师总数的63%。教师分别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或科研机构。目前,拥有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青”人才1人,国家“优青”人才2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3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人,陕西青年科技奖1人。2007年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获批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23年专业核心课程《水电站》获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高土石坝渗流演进及渗透破坏过程虚拟仿真实验”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水工建筑物》获批省级“线下一流课程”。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所依托的水工结构工程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1981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批部级重点学科,1998年转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07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所依托的水利工程一级学科1995年获准设立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近三年本专业教师主持承担国家部级纵向课题8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杰青项目1项以及优青项目2项。横向科研项目231项,科研经费共9000余万元(其中纵向3000余万元,横向6000余万元),累计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3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2005年本专业完成的“21世纪陕西省水利水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水力学》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本专业教师参编的“十五”规划教材《水工建筑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本专业教师主编《高等水工结构》获陕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2005~2012年,《水工建筑物》、《土力学》、《工程测量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课程先后获陕西省精品课程;面向西部突出实践构建水利水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水力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适应新的培养计划提高《土力学》教学质量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一批教学研究成果,先后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2018年本专业参与完成的“构建国际实质等效水利类专业认证体系,引领中国特色水利类专业的改革与建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要课程

水电站、水工建筑物、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测量学、工程地质、工程水文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利水能规划、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等。

特色课程

水利工程BIM基础、工程建设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水利工程经济、水利工程安全评估与管理信息化、城镇防洪、景观生态学、特种坝工技术、城市水务规划与管理、工程造价、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现代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等。

就业方向

截至2023年底,本专业已培养本科生8000余人,博、硕士生约1400余人,为国家、尤其是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水利水电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专业主要就业方向为水利水电、土木、交通、能源等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毕业生主要从事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