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实施新能源战略规划,构建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所急需的专业。本专业依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思路,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系统掌握风能与太阳能发电原理,储能原理与多能互补等专业知识,能够在新能源发电企业、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运行、试验研究、项目投资与管理等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27人;国家级人才2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陕西省一流课程3门。
专业教师获全国水利学科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陕西省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2人,校课程思政讲课比赛第一名1人。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1项,陕西省金奖1项、银奖2项,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百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5篇,其他国家级科技竞赛奖50余项。
近年来,专业教师依托旱区水工程生态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学科创新(111)引智基地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先后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其他省级科技成果4项、厅局级奖8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28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及软著1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
主要课程
风力机原理与设计、风电机组控制、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储能原理及应用、抽水蓄能技术、多能互补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PLC应用、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热工基础、风工程空气动力学、动力机械三维CAD设计、电路基础、电机学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在国家电网、国家电投、国网新源等电网公司及发电集团、新能源发电企业、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科研院所、设计院等单位就业,主要从事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及储能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运维、检修、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近五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8%以上,其中约40%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