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简介

  • 时间:2023-06-20 16:16:37
  • 来源:

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是在1958年成立的机床、工具、量具等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办学单位。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不断发展,形成了集机械、电子、光学、测控及管理技术于一体、整体实力强、办学层次齐全的综合性专业学院。目前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智能制造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专业认证;工业工程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车辆工程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并于2021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专业认证;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教育部批准的新工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还入选了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原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机械制造技术》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汽车理论》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现代制造系统》《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机械制图及CAD》《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原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和《激光原理与技术》等8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近年来,学院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优秀教材1部,省级教学研究改革项目6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4项。与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共建省级校外实践基地。此外,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2018年学院入选首批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019年入选陕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21年入选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光学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覆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等6个二级博士学科和相应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学院新增机械工程学科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教职工209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69人,博士生导师2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0余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及陕西省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青年科技新星、“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三秦工匠”等20余人。学院现有学生3400余人,其中在读博士、硕士生1000余人。自2017年起,学院建立了刘文清院士工作室,并聘请刘文清院士为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精密仪器工程及工程图学4个系,机械工程、机械设计、精密仪器3个实验中心和1个计算机辅助工程中心,以及机械自动化、机电设计及其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智能系统工程、机械CAD技术、现代传动技术、结构优化、光电测试技术、激光雷达遥感、激光技术与应用、智能仪器与信息技术、光纤传感与通信技术、现代科学仪器与传感器、测控技术等研究所(室)。先后建成了教育部“数控机床及机械制造装备集成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机械制造装备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机床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西安)”、陕西省商检局“机床认可实验室”“陕西省精密数控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精密加工工程中心”“陕西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与企业联合建立的各类产学研基地,拥有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500余台套,计算机500余台,为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3年由学院牵头,联合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省内行业骨干龙头企业申报的“现代装备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被陕西省教育厅和陕西省财政厅批准为“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提升了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

学院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三年学院承担各类研究项目39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9项,省部级以上项目76项,总到款经费9000余万元。发表各类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50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71件,获省级以上科研奖项3项。

学院以“做人诚实、做事踏实、学业扎实”为育人特色,60余年来,为国家的装备制造和仪器仪表行业培养了2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他们牢记“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甘于奉献,涌现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等在内的大批杰出校友,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